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G7国家通胀相继爆表,“最后的鸽声”也终将消散?
 

  “鸽声”不再?

  在疫情暴发前,G7国家长期饱受低通胀困扰,超宽松货币政策成为不少国家的选择,而如今这一时代已基本宣告终结。

  根据22日最新公布的数据,在G7国家中,5月英国通胀率飙升9.1%,摘得一顶并不受欢迎的“桂冠”。此外,5月美国通胀率为8.6%,德国通胀率为7.9%,加拿大通胀率为7.7%,意大利通胀率为6.9%,法国通胀率为5.2%。还未公布5月数据的日本4月通胀率为2.5%,即使这一数据已经属于异类,但仍然超过了日本央行2%的目标。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本轮全球通胀攀升逆转了过去20多年全球低通胀走势。从原因上看,这是由供需失衡、流动性泛滥以及供应链瓶颈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改善、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刺激政策的退出,预计未来2-3年内通胀将逐渐从当前高点回落。

  但与之前的低通胀周期相比,未来通胀中枢面临趋势性上移。王有鑫分析称,而这更多是由供给端的结构性变化导致的,主要包括三大趋势,分别是人口老龄化、逆全球化和生产低碳化等,这将抬升全球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推动全球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G7国家通胀爆表

  尽管市场对高通胀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本周公布的通胀数据还是超出了市场预期。

  当地时间6月22日,加拿大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同比通胀率从4月的6.8%升至7.7%,创下1983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也远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7.3%,汽油、酒店房价和汽车价格对5月份的通胀贡献最大。

  由于经济中的价格压力可能正在变得根深蒂固,加拿大央行行长Tiff Macklem迫切需要迅速从过热的经济中撤出刺激政策。市场几乎完全消化加拿大央行下个月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届时利率将达到2.25%。市场预计加拿大央行基准利率到今年年底将达到3.50%。

  但与英国的通胀数据相比,加拿大还是相形见绌。英国国家统计局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5月CPI数据同比上涨9.1%,前值为9%,续创1982年以来新高,从燃料、电力到食品和饮料等各种商品的价格全面上涨。

  而且更糟糕的还在后面,英国政府此前已于4月大幅上调了能源价格上限,并预计在10月再度上调,从而对通胀造成更大压力。

  英国国家统计局在声明中表示,估计英国通胀将在历史高位上继续上升,未来几个月都可能保持在9%以上,然后在10月达到略高于11%的通胀峰值,在12月可能下降到约6.5%的水平。

  面对持续飙升的通胀,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Huw Pill暗示,如果有进一步的证据表明高通胀正在推高工资或物价,决策者或采取加息50个基点的史无前例行动。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机构的呼应,高盛和德意志银行都纷纷押注英国央行在8月和9月会连续加息50个基点。高盛经济学家Sven Jari Stehn和Steffan Ball表示,现在看来,大多数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都同意,在下次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的障碍很低。

  而市场的预测则更进一步,目前市场预计英国央行今年会有三次50个基点的加息,英国基准利率到年底将达到3%。

  不过,虽然英国央行看起来已经不算鸽派,但和美联储相比仍差了一大截。英国央行去年12月便已经率先打响主要央行“加息第一枪”,但加息幅度一直都是25个基点。英国央行5次总计加息115个基点,而美联储则后来居上,仅三次会议便累计加息150个基点。

  对此,王有鑫分析称,在发达经济体中,英国央行加息行动较早,但目前来看,英国通胀仍然在持续攀升,效果有限,英国国内民众对英国央行鸽派加息的抱怨增加。英国央行加息幅度不及美联储主要是出于对经济增长快速下行的担忧。疫情暴发后,英国经济复苏力度不及美国,导致加息的空间和潜力受到制约,而在今年又面临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加大,英国央行担心过快加息对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伤害。英国央行正面临更快的加息以控制通胀和相对缓慢的加息以维持经济增长的两难困局。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6月中旬公布的数据,英国4月GDP出人意料地环比收缩0.3%,连续第二个月下跌,而市场原本预计会小幅增长0.1%,这也加剧了人们对经济放缓的担忧。

  最后的“鸽声”

  随着各国通胀竞相爆表,各大央行陆续放弃鸽派立场,低通胀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旧时代已经基本宣告终结。

  目前在G7央行中只有日本比较异类,在其他主要央行纷纷加息来遏制高通胀之际,日本央行却一直反对政策正常化,坚持认为经济尚需要支持,而日本难得有所起色的通胀率也需要更大幅度的薪资增长才能稳定下来。

  因此日本央行仍选择继续控制收益率曲线,日元持续暴跌。但日本央行的“鸽声”可能也坚持不了多久了,随着日本通胀预期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分析师和交易员都认为,日本央行最终将不得不放弃超宽松货币政策。

  另外,日本央行还有一个坏消息。就连长期在货币政策上与日本央行并肩作战的瑞士央行上周也意外加息50个基点至-0.25%,超出了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测。瑞士央行表示,紧缩的货币政策旨在防止通货膨胀更广泛地蔓延到瑞士的商品和服务。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 Hooper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瑞士央行的决定标志着超宽松货币政策时代基本结束,这是瑞士央行15年来首次加息。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瑞士没有其他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高通胀。不过,考虑到许多其他国家高通胀的情况,瑞士央行的加息动机是出于预防第二轮风险的考虑。

  “众多央行数十年来第一次大幅改变了思维模式”。在Hooper看来,面对更高、更持久、更广泛的通胀和迅速上升的通胀预期,发达市场央行正朝着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方向迈进,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但这样的选择并非没有代价。王有鑫展望道,与单纯的需求拉动型通胀相比,货币政策在应对混合型通胀时效果将大打折扣,这也就意味着通胀可能持续的时间会更长,货币政策需要紧缩的力度要更大,付出的经济代价也将更高。在此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加息政策的实施,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也在增大。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吴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22-06-24)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