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鲍威尔重申抗通胀决心,日元汇率创24年来新低,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成效如何?
 

  “中国这十年”: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

  23日下午,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发布会情况我们来连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

  边万莉: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成效如何?今天下午,在中宣部举办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对这一话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答记者问。

  从发布会现场整体情况来看,货币政策、宏观杠杆率、金融领域风险防范、资本市场以及外汇市场发展变化等话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对于货币政策,陈雨露表示,这十年,央行稳健实施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坚持管住货币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谈及结构性货币政策,陈雨露称,重点是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等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人民银行在总量框架下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点需要“有进有退”。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肖远企表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监管部门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高风险影子银行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大步推进,过去十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一大批突出的风险隐患得到消除。金融违法与腐败行为受到严厉惩治。

  资本市场方面,李超表示,这十年,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大力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推出新三板、科创板,设立北交所,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股债融资累计达到55万亿元。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科创板“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交易所债券市场已经成为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的重要渠道,期货期权品种覆盖国民经济主要领域。

  外汇市场方面,王春英表示,外汇储备资产实现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近年来,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今年5月底超过了3.1万亿美元,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重要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鲍威尔重申抗通胀决心 承认衰退可能性

  当地时间6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国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以抑制通胀。他还承认美国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并称实现软着陆非常具有挑战性。当被问及经济衰退的问题时,鲍威尔说,这“当然是一种可能性”,尽管这并非美联储的预期结果。美联储激进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引发衰退?我们来连线资深金融专家李徽徽。

  管理通胀预期效果优于缩表和加息

  《全球财经连线》:美联储的工具箱足以遏制通胀问题吗?

  李徽徽:首先,此次通胀的实质在于供给端的不顺畅,而造成了供需矛盾所带来的终端价格上涨。而货币政策,包括加息和缩表,实则对需求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供给端,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物流仓储等收效甚微。所以美联储现在所采取的激进加息和缩表的方式,其实对经济的伤害远大于通胀的压缩。

  在美联储的工具箱里,从目前的宏观环境来看,我们认为,管理通胀预期的效果其实会好于缩表,而缩表的效果会优于加息。首先,通胀预期降低可以抑制购买,缓释价格上涨动力;而缩表将拉升长端利率,从而抑制大宗商品——如房屋和汽车的消费。目前美联储采取的是被动缩表,我们认为,联储应尽快转为主动抛售缩表。加息则主要影响短端利率,联储应控制幅度而加大频率,以“小步快跑”为宜。

  此外,我们认为除了美联储的货币“工具”外,应尽快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加大原材料工厂产能,特别是芯片生产;提升劳动力参与率,特别在服务业参与;疏通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整个供给能力。

  “硬着陆”风险概率上升

  《全球财经连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引发衰退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李徽徽:目前,我们认为美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概率已经从原先的25%上升到55%。如果美联储继续延续75个基点或更大的加息幅度,那么美国大概率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出现衰退。货币紧缩会传导到信用紧缩,因为加息会严重伤害到个人、家庭、企业以及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由于加息使负债成本上升;而大类资产价格的下跌(如房屋、股票等)又带来资产缩水,从而带来整个经济的萎缩。

  预计7月、9月或各加息50个基点

  《全球财经连线》:市场继续评估美联储激进的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您预计7、9月加息幅度如何?鹰派立场何时可能转变?

  李徽徽:从5月的经济数据中,我们看到一些积极信号:一是成屋销售总数环比下降,创近2年新低,房屋竣工量显著增加,供应量有所改善,房价有回落信号;二是近期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三是全球商业库存已从创纪录的低位出现回升,供应链有好转趋势。因此,我们预计未来通胀数据在下半年会逐步趋缓;目前维持7月和9月各加息50个基点的预估。联储的鹰派立场预计在第三季度末会有所转变。

  亚洲货币迭创新低

  亚洲主要货币纷纷下跌。今年日元兑美元汇率已经跌超18%,并刷新24年以来最低水平,周三韩元和菲律宾比索双双跌至十余年来的最低位。亚洲各国央行将如何应对货币贬值压力?我们来连线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

  基本面脆弱的亚洲经济体面临冲击

  《全球财经连线》:日韩汇率持续贬值,对亚洲经济和金融市场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亚洲新兴市场会发生大幅的外资流出吗?

  孙立坚:本次日韩汇率的贬值,并不是反映东亚经济活力的减弱。美国当前通胀的压力,使得美联储调整长期执行的、非传统的宽松货币政策,因此今天出现了“量价齐缩”的效应。所谓“量价齐缩”,即回购协议开始增加,为防止经济过热,将大量市场资金收回。另外,利率水平也出现了向上的调整,导致非美货币出现贬值。

  金融开放度高的区域贬值效应更大,比如日元处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位置,成为全球金融资本套息交易的重要标的。由于具有低息成本优势,投资者在日本融资,并在外汇市场购买高息货币美元,利用利差的短期效益获得财富的增长。

  这种抛压导致日元目前完全偏离了基本面,而金融资本过度追逐美元的投资价值,又增加了美元的泡沫,进一步导致非美货币的贬值。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东亚要思考其金融开放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资本管理措施,会导致东亚危机再现。当初的东亚危机,虽然是东亚(经济)本身存在问题,但也有强大的触发点,即资金向成熟市场国家回流,这是压倒东亚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天基本面存在问题的东亚国家可能会面临这场冲击,而基本面相对稳定、资本管理有效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币值的稳定不会受到美联储加息的过度影响。

  日本或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全球财经连线》:亚洲各国央行将如何应对?日本央行会一直对日元放任不管吗?

  孙立坚:日本曾有“亚洲国家避险港湾”之称,但在目前全球经济遭受冲击的压力下,市场认为美元流动性最好,是更有利的避险工具,使得日本想要使大量资金稳定在本国外汇市场困难重重。日本央行认为,(导致日元下跌的)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不稳定等都是短期因素,而且日本经济的基本面和美国是不对称的,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过热,而日本经济正在恢复当中,如果今天跟随美联储调整利率,造成的日元泡沫将给日本疫情后的旅游产业、制造业出口的竞争力带来严重影响。

  长期以来,日本分析自己处在一个日元升值的环境中,使自身萧条了二三十年的经济发展结构,以及日元带来的通缩和结构性问题,要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解决。所以只要还没出现日元贬值、日本股市大跌以及日本企业的业绩下滑三者叠加的情况,我认为,日本央行就不会放弃今天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路,不会跟随美国调整利率。但是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不具备经济基本面相对抗跌的能力,货币也不是世界货币,所以稳定性可能极具挑战。

  事实上,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都已顺应美国加息预期,在前期加息,这是被动的利率调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日本是比较特殊的不加息国家,但是其他国家可能在美联储加息的环境中,面临更大挑战,即基本面恶化、企业业绩随着资金回流和金融市场波动而承压,所以这些国家,会为捍卫国家稳定而被动加息、防止资本大规模流出。所以包括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不加息可能导致经济基本面恶化,加息可能会使刚刚复苏的、脆弱的经济基本面,因为利率成本的提高面临挑战。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施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22-06-24)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