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净利下滑已持续五个季度,手握3款抗癌药的贝达药业亟待走出“一药独大”困局
 

  如何走出“一药独大”的困局,并实现核心产品“以价换量”,成为贝达药业亟需回答的问题。

  今年前三季度,贝达药业实现营收16.63亿元,同比下降3.58%,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滑70.36%。

  若剔除限制性股票激励费用等因素影响后,归母净利润2.81亿元,虽降幅缩窄,但仍然同比下降18.98%。

  除了整体业绩下滑,公司单季度业绩也不容乐观,今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08.92万元,同比下降93.86%。而这已经是贝达药业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连续第5个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

  对此,11月1日,贝达药业证券部人士解释,“公司主要产品凯美纳和贝美纳的销量均保持增长,但由于这两款产品均纳入2021年医保,价格有所下调,目前销量的增长尚不能完全弥补价格下降对营收的影响”。

  在明星产品凯美纳凭一己之力撑起十年超百亿销售之后,手握三款上市新药的贝达药业,也亟需向市场证明新的业绩亮点。

  明星产品“一药独大”,“以价换量”仍需时日

  贝达药业聚焦肺癌等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已手握三款获批上市的抗癌药。

  其中,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于2011年上市销售,是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小分子口服靶向新药。

  此后,贝达药业于2020年11月获批上市的盐酸恩沙替尼(商品名:贝美纳?),是用于治疗ALK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国产1类新药,填补了同类药物国产空白。

  一年后的2021年11月,贝达药业第三款药品获批上市,贝伐珠单抗(商品名:贝安汀?)成为贝达药业开发的首个大分子生物制品。

  不过,直至今日,获批上市十余年的凯美纳一直是贝达药业的“业绩担当”。

  截至2021年末,该药品年度销售额已连续六年超过10亿元人民币,累计销售超过100亿。

  东吴证券此前研报指出,2021年上半年,凯美纳、贝美纳两款药品的销售额分别为10.8亿元、0.55亿元,以此推算,其分别占总营收的94%和5%左右。

  不过一年后,情况有了微妙的变化。

  据东海证券测算,2022年上半年,尽管凯美纳仍是营收大头,且销量同比增长37.4%,不过预计销售收入约10亿,销售额也同比下降。

  形成对比的是,贝美纳由于2021年同期销量基数低,放量显著,销量同比增长1495%,预计销售收入约2亿元左右。

  2022年前三季度,贝达药业进一步披露,凯美纳销量同比增长26.54%,而贝美纳销量同比增长797.57%。

  虽然贝美纳销量增长明显,但并未成为公司营收支柱,而一直作为“业绩担当”的凯美纳,收入贡献却在减少。

  这一变化,与这两款产品均纳入医保降价有关。

  其中,凯美纳早在2017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降价幅度达54%,此外,该产品新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于2021年底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医保定价。

  此外,贝美纳的二线治疗适应症也于2021年底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尽管贝达药业未公开披露过降价幅度,但据公开报道,纳入医保前,贝美纳(恩沙替尼)的价格约8030元每盒(100mg*14粒);纳入医保后,价格下降为2380元每盒,由此推算,降幅约在70%左右。

  11月1日,贝达药业证券部人士也进一步说明,“药品借助医保实现以价换量,会有一个过程。我们也看好凯美纳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纳入医保后的市场”,而对于另一款产品贝美纳,该人士提到,“目前贝美纳二线适应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对于其一线适应症,我们今年也会参与国谈,争取列入国家医保目录”。

  贝达药业也在今年8月的投资者交流会中表示,“贝美纳一线、二线适应症共同发力将提高贝美纳的竞争力和可及性,未来推动贝美纳市场销售继续放量”。

  4成研发投入能否带来业绩新亮点?

  需要指出的是,贝达药业也意识到单一产品长期支撑业绩的风险。

  在2022年半年报中,贝达药业指出,“同业公司已商业化或正在开发与公司产品相同适应症的药物,凯美纳和贝美纳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其他EGFR-TKI和ALK抑制剂的竞争”。

  在此背景下,贝达药业也在推进新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并加快研发管线布局。

  第三款获批上市的贝安汀就被贝达药业寄予厚望,希望借此开拓大分子市场。

  贝安汀由贝达药业与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2021年11月获批上市,获批的适应症为转移性结直肠癌和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此后2022年3月,贝安汀新增适应症补充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

  2022年1月7日,贝安汀在全国多地开出首批处方单,开始上市销售。

  不过,贝达药业并未披露目前贝安汀的销量情况,仅在2022年三季报中提到“贝安汀逐步打开市场”。

  此外,针对在研管线,贝达药业也是重金投入。

  2019年-2021年的三年时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6.75亿元、7.42亿元、8.61亿元,占营收的比例高达43.41%、39.69%及38.32%。

  2022年前三季度,贝达药业进一步披露,公司研发投入6.98亿元,同比增长15.91%,以此推算,占营收比重约为41.97%。

  贝达药业在研管线中,包含5项处于晚期临床研究或已递交上市申请的药物或适应症,以及40余项在研项目持续推进。

  目前来看,研发进度较快的是第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BPI-D0316),其二线治疗适应症已于2021年3月申报新药上市申请(NDA),该申请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受理。

  据9月1日贝达药业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回复,“关于贝福替尼上市申请,公司的申报注册团队正积极与评审部门沟通,目前尚未收到正式的批复。如有重大节点性进展,公司将及时公告披露”。

  有医药行业人士认为,除了关注贝达药业新产品或产品新增适应症的放量情况,公司能否持续产出具有优势的创新药,也尤为关键。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朱艺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22-11-0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