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适时“亲近”市场 规划投资理财
 

  最近,在与一位刚刚认识的客户交流时,聊到了当前的市场情况,这位客户说,他再也不做跟资本市场有关的事了,我忙说,为什么呢?他说,几年前,看到市场火爆,周围的人都赚了不少钱,于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资本市场的他,开始大仓位进入市场,购买了不少股票和基金,一开始确实赚了一些钱,但很快就“恶梦”传来,市场的急剧下跌,让他措手不及,先前赚的钱不但一分不剩,而且还亏损了很多,再后来,便像许多人一样,股票和基金都深套其中,至少仍亏损严重,几年来感觉时刻都在接受“煎熬”。

  听完,我说,那这几年来你没有想到要补补仓?他说我哪敢补啊,想想这几年的投资亏损我就心颤,不敢投一分钱了,只等着哪一天能解套,拿回本金,我就再也不炒股、不买基金了,还是把钱安安稳稳地放在银行里最放心,听他的意思,是要永远离开这个已经让他“伤心欲绝”的市场。

  像这位客户的情况,我们在平时的理财过程中,可以说是经常碰到,大家也会发现,近几年来,无论是上网,看电视,读报纸,或者是日常聊天,都能听到人们对于资本和金融市场的讨论,当然其中最多的是失望和无奈:市场下跌,股票亏损,基金亏损,黄金亏损,白银亏损,感觉赚钱的人几乎没有,于是许多人开始有意无意地远离或者说是“逃离”市场:股票销户,基金不买,甚至连风险较低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也不敢接触。

  确实,国内资本市场从2005年以来,经历了一段“过山车”般的走势,使许多投资者逐渐失去了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对股票和基金等投资工具产生了严重的惧怕心理,有的人甚至不再相信市场会再次像以前那样“火爆”,严重的“熊市思维”已经在他们的心里“扎根”,“市场会继续下跌”已经成为他们的思维定式。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呢?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要说的是,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股票市场千变万化,但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涨高了总要跌下去,而跌下去最终都会涨上来。

  看看世界各国的股市发展史,基本上都是波浪型上升的,许多股市在期间都经历了大幅的下跌,但最终绝大部分都会重拾升势,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运行。中国股市虽然历史不长,期间也经历过几次大的涨跌,但每一次跌下去再涨上来后都要超过前期高点。就拿2001年以来的市场来说,当年6月,上证指数上涨到当时的历史最高点2245点后,便一路向下,开始了长达4年的漫漫“熊途”,到2005年6月最低跌至998点,在这4年时间里,无数股民深度套劳,心灰意冷,“热爱生命、远离股市”一度成为流行语。但是,之后在一系列积极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很快就开始了一轮超级反转行情,至2007年10月,上证综指突破6100点,短短2年多的时间里,股指就涨了6倍,但此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

  但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在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大幅调整后,在各种利好因素的影响下,已基本呈现出“大底部”形态,现在进行投资,机会可能远远大于风险,从现在开始,应该逐步进入市场,最好不要和市场保持太大的距离,更不能轻言离开市场,甚至与市场“决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适应市场周期变化的需要。市场是呈周期性变化的,前面说过,上证指数在经历了2001-2005的熊市、2005-2007的年市和2007年以来的熊市后,目前已经进入了“大底部”,随着国内外经济的逐步复苏,市场随时都有可能重新进入上升期,此时如不适时进入市场,将有可能错失新一轮的市场上涨机会。根据权威部门的研究,从全球来看,2014年,美国、欧元区等世界主要经济区域的经济,都将延续或者逐步开启复苏态势,尽管目前仍然处于长周期的底部和弱复苏态势,但众多的改革和推动措施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

  而从国内来看,新的一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预计经济情况总体上将平稳运行,加上国外主要经济体的良好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将是积极的,因此,预计中国经济将在以GDP增长为下限、通货膨胀目标为上限的合理区间内运行,新一轮经济周期即将开启,市场机会可以说是“呼之欲出”。

  其次,是家庭资产配置的需要。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该做好理财规划,其资产组合中都应该配置一部分中高风险资产,在承受较高风险的同时博取较高的收益,而在国内理财工具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包括基金在内的股票类产品是实现这个过程和目标的主要工具之一。美国学者Gibson1986年发表于《金融分析家杂志》上的一篇名为“组合绩效的决定”的文章表明,投资收益的91.5%由资产配置决定。也就是说,剔除资产配置所产生的收益,具体的证券品种选择、择时操作以及其他因素所带来的投资收益所占比重不足10%。用一句简单的话来理解就是,从长期来看,做出进入或退出股票市场的决定,就决定了投资收益的90%以上。国内因为市场有效性不及美国市场,相关研究的结论大多支持70%左右的投资收益来自于资产配置。

  也就是说,如果将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资金都存在银行或者购买国债等固定收益产品,虽然非常安全,不会出现像股票、基金那样的亏损情况,但总体收益率无疑是非常低的。所以,适当配置一部分中高风险产品,如股票型基金等,是有效提高资产总体收益率的需要,有利于帮助自己的家庭实现购房、子女教育、退休等理财目标,提高生活水平。特别是在当前市场有可能随时起步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切实做好资产配置,投资理财成功的概率无疑会大大提高。

  最后,是战胜通货膨胀的需要。从长期来看,物价总体上会呈现上涨的趋势,用一个指标来说明的话,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由于CPI的上涨,经常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负利率。由于负利率的存在,我们将钱存进银行的利息收入远远抵不上通货膨胀对它的“侵蚀”,也就是说,我们在存钱的同时正在亏钱,所获得的实际收益是负的。即使在有的时期,可能不是负利率,但是由于风险和收益是同方向的,风险越高,收益越高,风险越低,收益越低。

     2014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这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3%已经相差很少了,而通常情况下,经济的增长将伴随着通货膨胀的上涨,前些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曾经超过10%以上,这使得老百姓的资将会受到严重侵蚀,因此只有做好理财规划,才能降低这一影响,保证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刚刚过去的2013年,许多人还在纠结是否应该买点基金的时候,482只可比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全年平均收益率达到了16.31%,而同期大盘却下跌-6.75%。因此,不管怎么说,因为一时的亏损就“谈市色变”、永远离开市场无疑是错误的,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离开市场,当然,在形势发生严重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暂时离开,但我们仍然要关注市场,并在合适的时候重新进入。

  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想:冬天已经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春天也许已经不远。这时候逐步进入市场,主动咨询理财专业人士的建议,制定好理财目标,做好资产配置,是投资者做好投资理财的最佳选择之一。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高业伟)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2014-03-21)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Article
·澳门将宫颈癌疫苗列入计划防疫
·江山股份:补充披露与中化集团续签金融服务框架协议的有关事项
·上海建工:国资委同意公司定增事宜
·新潮实业:对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议部分内容予以更正
·通宝能源:预计201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金额170450万元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