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拉美美食 美啦美
 

  《纽约时报》美食专栏作家露丝?雷克尔有句名言“食品是感受人生意义的一种方式”。

  美好的食品可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质量,而异域美食常常更能让人赞叹生活的美好。美食爱好者大都有这样的体会:美食的最大乐趣,不是咀嚼,而是谈论。这次在南美吃了不少好东西,虽然我没资格像雷克尔那样对美食打分评星,但是我愿意把我在异国的美食经历与大家分享。

  巴西烤肉

  巴西烤肉是国人熟悉的巴西美食。巴西的猪、牛确实多,巴西人口是1.7亿,而牛的存栏数居然比人口还多2000万!此行在巴西多次品尝烤肉,对它的吃法有了较深的了解。

  巴西烤肉店一般都是自助的,自助服务区食品丰富多彩,刀叉未动,先给人以视觉享受。日本的寿司、天妇罗、生鱼片、荞麦面……品种繁多,而且配有日本酱油和芥末,使人胃口大开。意大利的饺子、匹萨和意面,香气扑鼻再佐以粉状奶酪和意大利葡萄醋,想不动心也难。当然最多的还是巴西风味的食品,但这些菜有点像东北炖菜,对付一下巴西人没问题,但放在中国人的胃里,明显觉得魅力不足。

  巴西人其他烹饪不行,但烤肉还是别有一功的。他们把肉烤得外焦里嫩,拿到你面前还滋滋作响,令人无法拒绝。但等我们吃了半天,才发现其实烤肉在这里是无限畅“吃”的!所以我们必须精挑细选而不是狼吞虎咽地吃。于是,我们学会了对一般“烤物”做到视而不见!

  后来到里约,我们去了最有名的烤肉店。该店的店标是个大猪头,所以里约人都叫它为“大猪头”烤肉店。这次我们可是有备而来,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店里装潢相当考究,客人也衣着鲜亮。我们坐在餐桌前聊天,对围着我们乱转的“填你肚”烤肉爱理不理。老板看我们是“内行”,捱不过我们,烤肉中的精品终于上场了。

  精品上场排场就是不一样,一般的烤肉是一块一块穿在铁扦子上烤好拿来,而烤肉精品们则被放在大盘子里,用手推车推出来!我们赶紧示意上肉,我们依次尝了头颈肉、里脊肉、后腿前端肉,味道确实不错,除了偏咸外,无可挑剔。尤其是烤肋排,肉质松软,肉汁四溢,妙不可言。

  当我向侍者竖起大拇指时,侍者像遇到知音似地介绍说这肋排烤了四个小时呢。当然啦,接着我又要了一大块!嗨,这次我品尝到了巴西烤肉的精品,而且吃得这么过瘾!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由于烤肉偏咸,饮料就变得供不应求,但它可不是无限畅饮的!这不,每位侍者为顾客拿饮料时的神采都是那么欢天喜地。

  阿根廷烤肉

  当我们来到乌斯怀亚,游览完火地岛国家公园,正在满街找午饭吃时,忽然飘来一股烤羊肉的奇香。我们寻香而去,正是一家烤肉店!独特的烤肉架放在最显眼处,此处无声胜有声地招揽着顾客。与巴西烤肉店不同的是,阿根廷烤肉店的制作过程是透明的,你可以看到烤肉的整个过程。你可以看到整个烤肉架呈圆锥型,整只的鸡、羊别着铁架斜放在烤肉炉上。大块的木柴熊熊燃烧,烤得鸡肉、羊肉滋滋冒油,冒出的油顺斜势流向底部的凹槽。这里的烤肉是可以任你挑选部位的,我按导游手册介绍的挑选方法要了份烤肋排。

  我的同伴林小姐很快吃完第一轮,看导游尚未吃完,竟独自去排第二轮。我们都很诧异,林小姐才来阿根廷不过两三天,西语会话能力见长啊!林小姐对我们的奉承笑而不答,坐下又吃了起来。而像我这种不谙西班牙语的普通大众,便只能眼巴巴地等大家吃完,在导游带领下集体排队取烤肉。第二轮我点了烤腿肉,一口下去,满口生香。

  正品着那香味呢,谁知林小姐又吃完了,这回我赶紧跟上她的脚步,边奉承道:懂当地语言就是饿不着啊。林小姐莞尔一笑,回道:只是用了一下肢体语言而已--原来林小姐在烤肉师傅的示意下,侧身用手拍拍自己的臀部,烤肉师傅心领神会,手起刀落,一块香喷喷的烤腿肉就从窗口递了出来。

  我忙告诉林小姐,我这回也要烤腿肉。林小姐微笑地和烤肉师傅打招呼,驾轻就熟地拍拍臀部。可这回烤肉师傅连连摇头,嘴巴里一阵嘀咕。案台上明明还有大块的腿肉啊!林小姐脸上有点挂不住了。烤肉师傅看我们不明白,又用手指了指烤肉架上正在烤的一只羊。导游一看有情况,急忙赶了过来,他和烤肉师傅一沟通,导游笑得弯下了腰--师傅说你们要的“左臀”没有了,烤架上正在烤的左臀要十五分钟后才能好!

  到了委内瑞拉,东道主动足脑筋,大概因为委国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色菜肴,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定为阿根廷烤肉。餐厅装潢粗犷,原木墙上挂有牛仔器具,但空气中却弥漫着贵族气息。侍者着装正式,一招一式训练有素,弄得我们也含胸吸肚,正襟危坐起来。

  筵席很正规,先上面包奶酪,随后是头盘开胃菜,主菜是阿根廷烤肉,头颈肉、里脊肉、肋骨肉、腿肉,全部现切现烤。侍者逐一问我们要不要、几分熟。同行的食客中有不少饕餮之徒,不仅来者不拒,而且老到得要五分熟,甚至三分熟,令侍者们惊诧不已。这些据说是从阿根廷原装进口的牛肉确实不错,虽然一刀下去尚有暗红的肉汁流出,但吃到嘴里无筋无渣,比神户牛肉差不到哪里去。

  南美的海鲜

  南美美食,肯定首推烤肉,但这次南美之行,海鲜也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阿根廷乌斯怀亚,一家餐馆当门迎接顾客的是三只形状怪异张牙舞爪的大螃蟹。它们就是当地的蜘蛛蟹(SENTOLLA),属于乌斯怀亚的特产。这个当然必须尝尝,要不然可就“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饥肠碌碌的我们对“店小二”豪气冲天道:“我们一人来一个!”

  “店小二”是个温文尔雅的老头,头发油光可鉴,面容慈祥安宁。如果不是围着外国“店小二”特定的围裙,说他是老板一点都不令人怀疑。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七个人吃三个就够了,点多就浪费了。你看人家“店小二”什么素质,国内“店小二”协会应该组团来此学习学习。我们每人手持腿长80公分的蜘蛛蟹与和蔼的乌斯怀亚“店小二”合影留念。

  入座后刚吃完阿根廷蔬菜汤(该汤实在乏善可陈),三只蜘蛛蟹就端上来了。原来此地烹制蜘蛛蟹就是放在水中煮熟即成。我们掰脚持螯地干将起来。这种蟹的腿又长又粗,里面内容甚丰。当地人的吃蟹的方法是备一份液体黄油内加大蒜蓉,剥出的蟹肉沾此调料。调料并不喧宾夺主,反而衬托出蟹肉的幼滑及弹性。我边吃边琢磨:这种螃蟹似曾相识,其外型与北海道的帝王蟹和阿拉斯加蟹很相似,但两者生长区域相距近两万公里,最多算是同宗吧。思忖间,我们七个人把三只蜘蛛蟹吃得干干净净。虽说意犹未尽,但已入眼馋肚饱之列!

  在阿根廷印象最深的海鲜是蜘蛛蟹,在巴西印象最深的海鲜则是牡蛎了。巴西最著名的牡蛎当属法国贝隆牡蛎和美国珍宝牡蛎了。牡蛎在中国也是美味,我们日常吃的蚝油就是牡蛎制成。宁波名菜蛎黄炒蛋,厦门小吃蚝煎都是令人百吃不厌的。

  在圣保罗,主人请我们到圣保罗最有名的无花果餐厅吃饭。我一看菜单,头盘有牡蛎,我毫不犹豫就点了这个。牡蛎盘端上来了,足有半打之多。我在牡蛎上挤了些柠檬汁,牡蛎在柠檬汁的刺激下,微微收缩颤动,说明它们绝对新鲜!我叉起这乳白微绿的牡蛎一口吞下,微腥之后,鲜美的汁液顺喉而下,冰凉清甜,肥美甘腴的感觉在口腔四壁荡漾开来!这使我对牡蛎“海中牛奶”的称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六百元”就这样被我吞下去了。宴会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我想宴会程序如果能修改的话,我情愿不要主菜,再来一两盘牡蛎,最好同时来瓶法国夏布利白葡萄酒!

  美酒和饮料

  南美葡萄酒主要产自智利和阿根廷,属于新世界酒区。新世界酒区是相对于老酒区而言的,欧洲品酒专家傲慢地将欧洲出产的葡萄酒定为老酒,言下之意只有欧洲的葡萄酒才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次在南美喝了智利及阿根廷的红葡萄酒,感觉不错,一点不比法国的波尔多、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出产的红葡萄酒差。毕竟酿红酒的葡萄品种都是卡本妮?萧伟昂(CABERNET SAUVIGNON)或者黑品诺(PINOT NOIR)、美乐(MERLOT)嘛。

  阿拉莫斯岭酒用的葡萄品种为卡本妮?萧伟昂,所以酒呈浅嫩的红宝石色。酒刚入口果香突出,十分怡人。继而出现的是肉桂的香味(卡本妮的典型特征),终感是可口的单宁酸味,余香存续时间尚可。这酒与我要的主菜烤牛扒相配可谓珠连璧合。酒并不贵,可惜在上海买不到。智利山区的气候土壤可以种出优质葡萄来,稍欠缺的则是背后的文化底蕴。所以我们在喝法国名葡萄酒,例如玛歌、拉图,其实是在咀嚼法国的文化。

  南美除了葡萄酒外,还出产一种蒸馏酒--朗姆酒(RUM)。朗姆酒是由甘蔗汁发酵后再蒸馏而成。最好的朗姆酒当然出产在盛产蔗糖的加勒比海地区,但委内瑞拉、圭亚那也有出产。我们在圣保罗入住凯撒酒店,酒店给每人一张酒吧券,免费提供一杯鸡尾酒。晚餐后众团友到酒吧小坐,免费的鸡尾酒送上来,有的团友喝了一口就放弃了。原因是该鸡尾酒系朗姆酒加奎宁水及冰、柠檬调制而成,又凶又苦,一般人还真喝不惯。

  从巴西马瑙斯飞往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的路上,女儿来了短信,提醒我到委国不能错过一种叫Polar的啤酒。我觉得很奇怪,女儿平时不喝啤酒,连国内啤酒品牌也未必讲得清楚,为何对遥远国度的啤酒却了如指掌?

  在加拉加斯吃饭时半信半疑地点了这款啤酒,想不到当我用不太标准的英语刚报出酒名,店小二就心领神会地OK、OK了。看来还真有这款啤酒!冰镇的Polar啤酒端了上来,商标上有一巨大的北极熊。该啤酒口感尚可,属德国风味。回国后向女儿汇报了品尝经历,并询问何以知晓异国它乡的啤酒。女儿笑而不答,此事逐成疑案。

  在巴西的酒店、杂货店里,你可能买不到可口可乐,但是一定能买到“瓜拉纳”。因为“瓜拉纳”是巴西特有的饮料,是巴西的“国饮”。“瓜拉纳”是种水果,生长在亚马逊热带雨林里。这种颜色桔红的果子虽然貌不惊人,但其果汁却有神奇的提神醒脑、恢复疲劳的功效。

  我尝过这种饮料,比一般的橙汁稠,有点像山楂汁,不难喝。我在巴西国内的航班上经常点这款饮料。在伊瓜苏,华人导游介绍这国饮时特别强调其壮阳功能。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吗?但凡抽的烟,喝的酒,吃的食物都要往壮阳方面靠?女团友们见多识广,倒也不大惊小怪,但我再点“瓜拉纳”时却觉得有违“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古训。哎,不吃也罢,反正我也品尝过了。

  阿根廷国茶叫马黛茶,但之前我还真不知道它,实属孤陋寡闻。俗话说“不喝马黛茶就不算来过阿根廷”,可是我被告知,马黛茶虽然人人都喝,但没有一家咖啡馆、红茶坊卖马黛茶的!原来在阿根廷每人都自带马黛茶具,茶叶,甚至保温瓶!自泡自喝。越是这种情况,我越是想喝到它。

  在乌斯怀亚游船候船室里,当我们对警卫的马黛茶表示强烈兴趣时,阿根廷警卫爽快地邀请我们品尝。他真的让我喝,我倒有些叶公好龙了。因为他的马黛茶壶上只插了一根吸管。喝还是不喝?我最后选择的是喝!我吸了一口,好苦啊!但我还是谢了那警卫。

  事后我被告知,阿根廷人在一起喝马黛茶时就是一根吸管,大家传着喝。这倒是和我国苗族,彝族众人喝米酒的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马黛不是茶,它是一种生长在南美的常绿灌木的叶子。是中国人把它叫做马黛茶。马黛初喝很苦,据说喝习惯了,会有一股芳香,有爽口之感和提神解乏之功。

  (作者:邬大强)


(2007-12-06)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