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炒股小技:浅谈技术分析之应用
 

  2009年11月初,在国际经济大环境开始复苏以及国内创业板市场的带动下,股市再度回暖,大盘重返3000点,并且继续直冲3200,但是,很多投资者心理还是提心吊胆,恐怕因为大盘震荡不定导致错过最佳交易时机。投资者除了需要每天阅读大量的信息和盯盘之外,小编在此也向大家简单补充一下技术分析方法的小知识。

  熟悉股市的人都知道,分析一支股票的投资价值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技术分析;第二,基本分析,后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基本面分析法。可能大家对于基本分析方法比较熟悉,也经常在实践中被用到,但是对于技术分析法却显得颇为陌生。

  基本面分析者认为股票的价格由市场对于这支股票的需求来决定,而这些需求来自于人们对于经济风险和收益的预期。他们相信自己通过分析某个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其他公开信息能够预测到这支股票的价值变动。而技术分析者则认为股票价格对于新发布的信息的反应速度比较慢,与基本面分析者不同,他们主要寻求市场信号以及经济数据、各种指标对于供求变动的证实,而非对于市场的预期。技术分析具有快捷简便等优点,使用它不会受到因为企业会计方法不同对于会计报表以及分析调整的影响,它包括了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心理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告诉了人们何时应该去买股票。

  目前,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观点削弱了技术分析的优势,对技术分析法产生了挑战。首先,“有效信息假设”观点的研究表明,没有实事能够证明股票价格的变动具有一定的趋势,历史价格可能在将来不会再次重复出现。“有效信息假设”观点支持新发布的消息将会快速、完全地反映到市场中来。其次,如果技术分析交易规则存在的话,股票价格走势将会变得自圆其说。例如,如果很多人都相信某一支股票价格将会上升到每股5元,那么由于买方具有一定的压力,最终这支股票的价格将会上涨到5元/股,即使这个价格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再次,假设技术分析法是有效率的,那么其他投资者也将模仿其交易行为,最终导致价格趋于中性。并且,由于人们对于技术分析法的解释有时太过于主观,导致投资决策会经常随之改变。

  尽管这些观点无法弥补技术分析的不足。但是,技术分析者仍可以参考各种指标,这些官方发布的数据能够使我们方便快捷地从整体捕捉到投资的时点及进程。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信心指数(Confidence index)这个名词,这个数据主要由评级排名靠前的一小部分优质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与所有债券的平均收益率的比值决定。当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企业生产能力加强,违约风险降低,这时投资者为了追求高收益,将会卖掉那些评级高、票面利率低的债券,而购买那些评级较低、票面利率高的债券。结果导致评级高的债券的市场价格下降,收益率提高;评级低的债券价格上涨,收益率将下降,信心指数因此变大。换句话说,当债券收益差距缩小、信心指数增大时,意味着投资者对市场充满信心,正是投资建仓的好时机。

  此外,还有一些投资者喜欢逆势而为的操作方法,比如,市场上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认为市场是牛市,那么我们个人投资者认为市场是熊市;而当市场上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认为市场是熊市时,我们却认为牛市即将来临。这个观点常用的指标主要是公募基金比率(Cash position of mutual funds,例如开放式基金),这个比率由公募基金的现金头寸与所有基金资产的比值所决定。如果这个比率高于11%,意味着机构对市场预期为熊市,更愿意持有现金,那么,对于个人投资者,则意味着牛市的到来。如果这个比率低于4%,意味着机构对市场预期为牛市,愿意将手头现金进行投资获取收益,那么,对于个人投资者,则意味着熊市即将到来。

  其实,技术分析法的参考指标还有很多,这里小编仅为大家介绍了最为常见、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如果大家感兴趣,还可以对场外交易量、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在中介户头上的借贷差额、平均移动曲线、市场深度等更多衡量指标进行深入了解。相信这些能够为大家的投资决策有所帮助。

  (作者:网站编辑 linda)

  【独家稿件声明】上述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负。未经工行网站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中国工商银行网站 2010-01-21)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