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高科技产业20年了,最常讲的就是‘中国芯’这三个字,为这三个字我们奋斗努力了20年。”2009年12月8日晚,当威盛集团董事长王雪红接过“年度华人经济领袖”奖杯时,作为10位获奖人中的唯一女性,她一句简单的“为‘中国芯’三个字奋斗了20年”打动的不仅是到场的企业嘉宾、媒体记者,还有无数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普通人。
掌握核心技术走出华人自主之路
“要成功,最重要的是每个领域都要作精,有自己核心的技术,有核心的技术团队。其次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往产业上游、往关键零部件发展,而不是逆向,也不止作大规模,让附加价值越来越高。”与王雪红对话,她话语中的睿智、全局观、对产业的理解都让听者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但在同时却偏偏忍不住会去感叹: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个一人领导30多家企业的商界传奇人物身上蕴含着如此巨大的能量?也许,从1989年,拿着抵押母亲房产的贷款创办旗下第一家企业威盛电子,毅然选择投身最困难的芯片产业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的不平凡。
与英特尔的竞争,与高通的合作,与苹果、诺基亚抢市场,选择最强的对手,进入最核心的行业,王雪红选择比别人先行,也就意味着比别人冒更多的险,当然也就意味着比别人更早、更多的掌控话语权。在如今的信息通信行业,王雪红旗下的企业已在CPU、GPU到CDMA手机芯片领域做好了全线布局,比英特尔多了GPU,比AMD多了CDMA,比高通又多了X86架构的CPU,无论哪一方面,她都可以让我们在外人面前毫不示弱。
但对于国人来说,掌握产业链的上游资源的意义却绝不仅限于此,“中国芯”带给中国企业更多的是国人的核心技术,是本土的经验之路,围绕“中国芯”,相关的制造商、业务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新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这对于中国要走的产业自主之路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些也就无外乎能让王雪红有底气,有胆量说出:“中国最重要的是自主创新以及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能够使中国更加的强盛。我相信……中国的科技能够迈向全球,以及在世界上能够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绿色科技改变游戏规则
在威盛的发展史上,同那场与英特尔的多年交战一样有名的是它一直追求的“绿色计算”。
10年前,当王雪红一手创办的威盛要与英特尔在产品上一争高下之时,如果说业界对其所持的态度还是半迟疑、半佩服的话,那么当威盛寻求差异化,以绿色“低功耗”的产品理念来挑战一统天下的“摩尔定律”时,相信很多人除了对此举不解之外,更多的还有对威盛前途的一份担忧。
如今,当Google为了支持自己的数据中心,必须去建发电厂,当“云计算”成为趋势,当威盛多年耕耘的“处理器需要在功耗和性能之间取得平衡”理念已渐成常态之时,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有着大智慧、大气度的商界领导对事物发展洞察力的深邃。
“一招鲜,吃遍天”——连竞争对手都要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对威盛在低功耗方面的优势的理解。
而纵观当今市场,在终端,威盛低功耗芯片获得了多家PC厂商的认同,戴尔的台式机,联想、方正的笔记本,除此之外还有手机,惠普、三星的上网本等移动终端。在云端,戴尔针对大型数据中心推出的服务器也采用了威盛的芯片,亚马逊的数字中心的服务器使用的正是威盛的芯片。对手口中的“一招鲜”未必不假,“吃遍天”倒确已成真。
把握变局引领未来
参与评选“华人经济领袖”的一个专家曾这样阐释领袖的意义:“领袖的价值更多体现于在变革时代中能够找准航向,树立典范作用。”从亚洲金融危机到全球金融风暴,而王雪红的领袖气质也正是在这一场场变局中得到磨砺、升华。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王雪红反常道而行之,加大了对智能手机的研发投入,而当经济走出危机,智能手机市场成熟之时,宏达已无可置疑的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手机厂商。
而中国3G元年的到来,3C融合的走势,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一切让如今的信息通信产业风起云涌,充满变数,但剥离外界变数之后,王雪红沉稳产业布局的定数却越发彰显。
“在危机中,要让自己的软体与硬体超越其他厂商,在危机中创新,为下一次市场机遇打基础,这最重要。”王雪红说。
至此,如果我们再重新审视“华人经济领袖”这个称呼,也许就更能深刻体会出“领袖”二字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