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行简介 特色业务 分行动态 经营网点 客户服务
首页  >

工行台州分行创新小企业金融服务

台州商报 2008-11-05

  今年来,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日趋严峻,许多小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这其中,融资难成为小企业经营困难的一种突出表现。台州经济是以民营经济为基础的,构成这一独特区域经济结构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小企业唱主角”。正因如此,正视、突破和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我市政府、金融机构以及民间力量的普遍要求。事实上,充分发挥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贷款结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是今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一致目的。在台州,以工行台州分行为代表的一批金融机构服务小企业的探索先人一步,在国内率先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创新之路。注重小企业融资服务,不断创新针对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已经成为当前台州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责任,这种举动最终使它们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者间实现了双赢。

  “在企业资金紧张,进一步扩大生产受到制约的情况下能够获得银行的贸易融资支持,对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来说真是雪中送炭。”玉环炬森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谈到工商银行对他们的支持时这样感慨地对记者说。

  玉环炬森太阳能科技公司是一家注册资金只有218万元的小企业。今年3月,该公司同新加坡一家企业签订了价值40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但由于资金紧张,企业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鉴于企业所在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工行玉环支行主动与企业沟通,首笔授信250万元,同时提供信用证押汇19万欧元,及时解决了企业的资金缺口。其后针对企业对外销售形势看好,工行在今年7月份又将企业授信调增为500万元。在工行的支持下,今年1-7月份,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70万元,同比增长122%。

  “小企业是台州财富的源泉,小企业不强,台州则不强,银行业就会失去发展的基石。我们就是依靠大量的小企业,做了大量的‘小生意’,才迅速做大了市场,实现了银企双赢。”工行台州分行行长侯念东说。

  积极探索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是近年来工行台州分行适应地方经济特色的一种金融创新,正是这种创新使工行台州分行走出了一条大银行做好“小生意”,开创金融“大市场”的发展新路。

  工行系统小企业信贷有了“台州范本”

  长期以来,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有效金融服务不足的矛盾一直存在,尤其是国有大银行对这一庞大的经济群体鲜有问津。

  面对台州“小企业唱主角”这样一个经济结构,工行台州分行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将市场重心真正转移到小企业上来。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还在各国有大银行对小企业贷款业务踌躇不前的时候,该行“敢吃螃蟹”,确立了大力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经营思路。摆脱了“成分论”和“规模论”的思想束缚,提出了“客户不分大小,只分优劣”、“不惟成分,只看效益”和“大小并举,扶优限劣”的信贷方针,开始了大银行破解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命题的探索和实践。

  经过长时间摸索,1999年,该行在全国工行系统率先出台了《中国工商银行台州市分行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创新了小企业评级、授信机制。这一管理办法一出台,即打开了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缺口。后来该《办法》被工行浙江省分行及工总行采纳,成为工商银行系统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范本。

  华海药业发展历程就是工行台州分行开展小企业信贷以来的一个典型例子。华海药业成立之初,工行临海支行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发放了第一笔贷款20万元,帮助企业渡过成立之初的融资难关,为其日后的快速发展输入了“第一滴血”。在该行的培育和扶持下,华海药业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从一个注册资本仅4000元的小乡镇企业发展成为总资产达13亿元、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上市公司。

  像华海药业一样,在工行台州分行这一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的推动下,钱江摩托、海正药业、苏泊尔炊具以及星星集团等一大批台州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成长为上市公司和全国知名企业。

  破解了银行小企业贷款的四大瓶颈

  经营机制的持续创新是工行台州分行创新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这一创新也有效地破解了大银行对小企业贷款难的四个瓶颈。

  首先破解的是“评级难”。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难是制约小企业贷款的第一道“关卡”,为此,该行在工行系统内率先创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既符合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又使信用等级划分简便可行,解决了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难而引起贷款难的问题。

  其次破解了“授信难”。该行在小企业授信上坚持“现金为本”的策略,重视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着重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根据企业的销货归行额、用电量、纳税额和已开增值税发票金额等指标,印证其销售和经营规模的真实性。同时根据企业真实的年销售归行额和归行率,核定其最高综合授信额度。

  三是破解了“担保难”。在采取多种动产与不动产抵质押、一般企业保证等方式的同时,该行推出了小企业股东个人连带担保方式,并积极开展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担保公司既做“红娘”,为银行和众多小企业“联姻”牵线搭桥,又做担保人,为该行贷款安全保驾护航。另外该行还改进了抵押物作价办法,既有了规范又简化了程序。

  最后是破解了“效率低”。该行简化了小企业评级、授信和贷款审批环节,建立了信贷业务操作中心,改进了市分行审批部门操作流程,提高了小企业贷款的效率,防范了风险。

  小企业金融服务在“下沉”中挖掘潜力

  台州小企业以县域经济为主体,量多面广,市场容量大,金融需求旺盛且多元化,这就要求银行在小企业金融服务上主动重心向下,在“下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

  其中,构建新型营销体系便是工行台州分行在挖掘市场中创新的营销方式之一。该行率先在工行系统内实施了分层营销改革,即在市分行设立了大客户部,将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大项目全部集中到市分行直接营销管理,实行个性化、差别化服务,而将支行明确定位为小企业信贷业务主办行,使支行法人信贷业务的工作重心全部转移到小企业上来,配足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小企业提供标准化营销服务。该行还下放信贷审批权限,使各个县市的绝大部分小企业贷款可由支行自行审批。

  此外,该行创新了营销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彻底改变以往“等客上门”的做法,借助于“客户库”。该行在客户选择上始终坚持“绿色信贷”原则,特别是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优先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的小企业,尤其是有市场潜力,但是暂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小企业。

  台州索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兴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属高新技术行业,产品附加值高,又无环保风险,今年已接下1.5亿美元订单,但由于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工行台州分行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在发放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之后,又提供打包贷款480万元、发票融资181.5万欧元,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困局。

  和台州索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一样,台州市定向反光材料有限公司也是在工行的支持下才得以飞速发展。

  2000年,刚成立的台州市定向反光材料有限公司总资产只有784万元,年销售收入499万元,净资产198万元,年利润26万元。工行台州分行通过深入调查,认为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较好,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于是在贷款上给予支持,首笔发放贷款228万元。经过多年良好的银企合作,目前该企业在工行的贷款余额已达到1900万元,到今年6月底企业总资产达到1.56亿元。近年来,在工行台州分行的信贷服务下,台州一批“新生代”小企业正迅速崛起。

  在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中实现双赢

  经营理念的创新、经营机制的创新、营销方式的创新、考核机制的创新以及风险掌控体系的创新使工行台州分行与台州的小企业实现了共同发展。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尽管今年宏观经济不尽人意,众多企业处境艰难,但在台州,绝大部分小企业通过银行的金融支持顽强地生存和发展,并对渡过此次难关充满信心。

  “在目前的大背景下,企业如果没有银行的支持,必将陷入更为艰难的境地。而事实上,我们因为得到了银行支持,才有可能继续发展壮大。”台州利发水暖设备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这样表示。

  该公司是一家注册资本只有108万元的小企业,由于公司规模较小,经营性资金缺口均以民间借贷获得,不仅金额分散,而且成本较高。工行路桥支行在走访中了解到,虽然该企业规模较小,但产品在同行业中具一定质量及成本优势,资产负债率及销售融资比适中,于是给予16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并积极向企业推介远期结售汇、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等国际结算产品。随着企业经营规模逐步扩大,该行将授信调增到400万元。在今年信贷规模总体紧张的形势下,银行积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融资业务,使得该企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稳步增长,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

  工行台州分行在小企业金融服务上的创新,最终使该行在这项重要业务上引领台州的银行业,“小生意”带来的“大市场”也使得该行迅速壮大。2007年,工行台州分行的小企业贷款存量继续保持全国工行系统二级分行第一,并实现了贷款增量全国第一。今年前9个月,该行累计新发放小企业贷款165亿元,到9月底,共有小企业贷款客户1849家,小企业贷款余额108.67亿元,占该行法人贷款总量的54.44%,占全市13家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总额的20%以上。

  工行台州分行在小企业金融服务上的创新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省银监局局长傅祖蓓两次考察该行,最后将该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的典型加以推广。今年78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来到该行,专门就中小企业信贷等问题开展调研。9月初,人民日报、新华社、金融时报等多家中央级媒体集体采访报道了该行在小企业金融服务上的创新。最近,工行台州分行又被工总行指定为探索微小企业信贷营销新机制的唯一试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