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把降低国企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此前指出,支持在“僵尸企业”处置中直接融资和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杠杆水平,目前正“一企一策”制定“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子企业治理工作方案,并将抓紧出台央企降杠杆控负债防风险指导意见。
专家指出,在配套政策驱动下,下半年,债转股作为去杠杆的有效工具有望在微观面加快落地,国企资产证券化,混改、去僵尸企业等方面改革也将全力推进,这将有助于降低中国经济和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已签约债转股应尽快落地
据财政部25日公布的数据,6月末,国有企业负债总额941293.4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中央企业负债总额498305亿元,同比增长9.2%;地方国有企业负债总额442988.4亿元,同比增长14%。另据国资委数据,2016年底,中央企业负债率为66.6%。今年3月末,中央企业负债率为66.5%。
“国企降杠杆已迫在眉睫,是现实当中不得不啃的硬骨头。”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指出,国企杠杆率目前很高,尤其是钢铁、煤炭等行业,一些企业杠杆率显示其已到了破产的境地,只能采取降杠杆的措施来解决。降低国企杠杆率涉及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成功,涉及是否会引发金融风险,涉及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让企业该破产就破产,实现市场出清。对于还有救的企业,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实施债转股,应促使已签约的债转股尽快落地。
李曙光建议,国资委在债转股方面应有顶层设计,在债转股名单、具体标准、程序、分类、作价方法、资产评估、优先股等方面给予明确。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债权能不能作为出资,实施机构的法律定位及是否能够顺利退出等方面也应加以明确。
莫尼塔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国企杠杆率高的直接原因是,国企主要集中在重资产、高杠杆、产能过剩的行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可在短期内减少国企债务“借新还旧”的规模,降低金融体系的资金供求压力,从而减轻金融高利率与实体低回报的冲突,助力金融去杠杆。债转股的核心是“以时间换空间”,在杠杆率阶段性降下来之后,必当辅之以加快推进国企治理机制的改革,更加注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打破国企预算软约束,方能防止去杠杆的过程出现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