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5日发布《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指出,将继续坚持市场化取向,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更多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有序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发挥汇率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以下为《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专栏全文:
自2005年汇改之后,中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过去十几年,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强化市场供求和参考一篮子货币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但受多种因素的冲击和扰动,相对于一篮子货币,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弹性有待增强。近两年,随着外汇市场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对有效汇率的理解和认知逐步深化,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强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改革时机逐渐成熟。
201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汇率形成机制。2015年8月11日,宣布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强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要参考上日收盘汇率,以反映市场供求变化;2015年12月11日,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引导市场将观察人民币汇率的视角由双边汇率转变为有效汇率,强调要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以更好地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2016年2月,明确“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这一机制比较好地兼顾了市场供求指向、保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和稳定市场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2016年2月以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有序运行,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中间价更加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情况,中间价与市场汇率之间的偏离得到校正,中间价的基准作用明显增强,市场预期趋于稳定。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双向浮动的特征更加显着,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2016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表现出平稳走势,反映出“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汇率形成机制顺利运转、取得成效。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市场化取向,根据中央的改革部署,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更多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有序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发挥汇率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