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员工发展 > 感动工行人物  
 

第二届感动工行人物

  陈铁钢  
  陈铁钢,男,1955年10月出生,群众,辽宁分行营业部北市支行高级客户经理。
  他用学习升华智慧,用勤奋提高技能,用诚信赢得客户。他是分行转岗年龄最大的客户经理,他的成功为员工们树立了一面旗帜。


凤凰涅槃 另辟人生新天地
——辽宁分行营业部北市支行高级客户经理陈铁钢

  陈铁钢是辽宁分行的一名普通的基层行员工,在年近半百时迎来了工作转岗。面对各种艰难挑战,他知难而进,勤奋学习,努力拼搏,在转岗后放射出如同夕阳一样灿烂的余晖。他48岁转岗做大堂经理,53岁被聘为省行级高级客户经理,54岁被评为总行百佳先进个人,55岁被授予辽宁省金融系统雷锋金质奖章和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3年销售理财产品4.4亿元,创中间业务收入510万元。

  最需要我的是客户
  陈铁钢将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工行。他1980年参加工作,在储蓄电脑系统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他爱工行,爱他工作的岗位。当2002年支行人力资源整合改革启动时,他的内心有向往,更有忐忑不安。
  考虑到老同志的实际情况,支行领导告诉他可以自由选择岗位。他不知道已经快到知天命年龄的自己,有些昏花的眼睛还能不能学会其它业务,但内心却有另外一个声音在召唤自己,那就是“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有一天,当他到支行的营业室办事,看到有位客户站在大厅门口,想要问些什么又找不到人的时候,他突然间意识到,最需要他的是客户,他要为客户服务。就这样,在自我的肯定中,陈铁钢从后台来到前台,成为当时辽宁分行营业部40多名大堂经理中一员。在这支队伍里,他的年龄最大、一线工作资历空白。

  我最需要的是业务技能
  要想真正做好大堂经理这个岗位工作,光有热情是不行的,专业技能是摆在陈铁钢面前的一个巨大“鸿沟”。上岗之初,他发自内心的理念是明确的、直白的,那就是为客户提供最佳的金融服务。但是为客户提供怎样的服务,使他陷入迷茫与彷徨,焦虑无助充斥着他的心灵。第一次面对客户的时候,他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第一次失败,深深触动了他的每一根神经。从此以后,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加快转岗,孜孜以求的路径:主动学习--案例分析--参加培训。
  他向别人借来大量的专业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进行案例分析。每当发售新基金、国债时,他都要向支行有经验的理财经理咨询,学习发售工作应注意的细节,保证解答客户咨询全面、准确等。他还主动要求参加总、省、市行和金融同业举办的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平时产品手册不离身,产品宣传不离口,案例分析不间断。经过不懈地努力,仅转岗半年时间,他就了解掌握了各种产品特点,营销技巧得到迅速提升。2009年3月,与工行电话银行同号的“95588陈铁钢理财专线”正式开通。

  我要用心去营销客户
  陈铁钢所在的北市支行,是沈阳市中心一个极具市场特色的区域,老北市场是具有百年传统的商业圈,周边有大型农贸市场和商品交易市场,还有不少企业和大片的居民楼,客户人群密集。他把自己的办公桌放在了大厅的最显眼处,这是他精心挑选的位置,为的是能够在第一时间迎接客户,给予客户最需要的帮助。
  有心的人到哪里都会找到方向。陈铁钢在每天不断接触客户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标准,把客户分成了三类,即熟客、新客、回头客。与其他的客户经理不同,陈铁钢的客户分类不是凭借客户的外貌、地位或资产的多少,而是凭借自己与客户交流后,内心的感受。他始终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他用心研究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心理,根据不同客户对理财产品的需求,针对每一名客户特点,制定出的个性化理财方案。他为营销的每一笔理财产品,都建立了相应详细的客户档案,理财产品到期后他逐一告知客户。对那些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的客户,他除了详细介绍“工行理财”功能外,把服务工作做到位,客户不仅明白了操作流程,还亲身感受到了网上银行的便捷与安全。由于他的细心,逐步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平时,他每天早5时到行里查阅客户理财资料,中午休息时为客户打理财产,晚8点整理好客户的资料后才离开工作岗位。
  在产品营销过程中,支行的营业大厅,邻里朋友的见面会,商场里、街道旁都是陈铁钢营销客户的场所,他甚至利用去医院看病的空闲,也不忘宣传工行的理财产品。每逢节假日,陈铁钢必向客户们发出问候信息。甚至在天气变动时,他也会给客户发去一些关心的信息。他还经常利用班后时间,对白天没有时间联系的客户进行短信服务,2007年至今陈铁钢向省内外客户和理财客户经理共发送理财短信5万多条。多年来通过他优质高效的服务,架起了银行与客户间共同创收致富的“理财之桥”。
  2009年7月,他到外地培训期间,利用专线和手机短信,与客户联系,传递信息。25天的时间里,销售股票型基金1524.3万元,理财产品157万元,货币基金13万元,保险6万元,为支行带来中间业务收入30.9万元。
  2009年9月,陈铁钢参加了由数百家金融企业组成的“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金融服务外包交易会”。会议期间他所在的北市支行展台前围满了观众,陈铁钢向现场参会高端人员详细的介绍了工行的各种理财产品,如意金、存贷款、银行卡……,他风趣的谈吐让围观的人交口称赞。他向现场人员介绍如意金条时说道:“积攒收益,就买如意!收藏安心,如意黄金!足金足9,财富到手!人见人乐,馈赠宾客!品质优良,便于收藏!……”连珠妙语,引得在场的群众驻足倾听,不时引起阵阵掌声。他详细介绍和推荐沈阳分行理财服务内容和网点分布,当场营销定投基金客户36户。会展结束后,又有客户到支行理财中心购买了股票基金150万元。
  几年来,陈铁钢用“真情胜似亲情”的营销理念,使得一些客户成了他的忠实客户。由于他的优质服务,使客户群体日渐壮大,有的客户甚至还主动把自己的亲属介绍给他。2007年至今他共收到各类表扬信件700余封,锦旗32面。

  因为我的根在工行
  陈铁钢的转岗无疑是成功的。一个个证书,记录了他发展的轨迹;一份份荣耀,见证了他的脚步。市场营销中的酸甜苦辣,使他感受到了事业发展的艰辛和成功收获的喜悦。他被《沈阳日报》理财专栏聘为特约评论员,每年发表理财文章30余篇。省分行辖内各市分行多次邀请他为本行员工培训,传授营销理念和分享营销经验。他凭借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成为分行客户经理队伍的领军者。事业的成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经常有一些保险公司和银行同业欲高薪聘请他为业务讲师,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的根在工行,我要永远根植于工行这片沃土。”
  人生总有得失,关键看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如果说陈铁钢离开了多年电脑系统员工作岗位是一种失去,那么当他以积极的进取心态适应新工作岗位需要,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放大的时候,他所得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岗位,而是组织的肯定、同事的钦佩、客户的信任,而这也正是一名工行员工得到的最为宝贵的人生财富。
 
网站声明 | 服务网点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行| 服务热线 95588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