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和高盛集团在北京召开战略合作联合指导委员会2007年年度会议,双方就2006年落实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就2007年双方如何进一步推进深度战略合作展开讨论。双方战略合作联合指导委员会联席主席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和高盛亚洲区董事长Michael Evans出席了会议。工行和高盛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工商银行与高盛集团之间的战略合作正在逐步深化。
据了解,在2006年,高盛作为工行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在股本投资领域同工行展开了合作,而且在支持工行业务发展、提升工行内部管理水平方面也发挥了卓有成效的“战略伙伴”作用。高盛与工行的战略合作主要集中在技术支持和业务合作方面,双方的合作是实质性的。在双方战略合作联合指导委员会制定的“7+1”合作框架下,工行与高盛集团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金交易、资产管理、公司与投资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员工培训等众多领域内开展了合作。
2006年,高盛以多种形式与工行展开了全方位的技术合作。这其中包括为工行超过2000名中高级管理层、业务骨干及普通员工提供了“松树街”领导力培训项目、高级专业精英人才培训项目、专题讲座、互动讨论,为工行培训班提供师资支持以及邀请工行人员赴高盛工作实习等,培训内容涵盖领导力、全面风险管理、信用、市场、操作及流动性风险管理、资金交易、投资银行、资产托管、人力资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等各个领域。
高盛的团队还评估了工行内部管理的现行政策和做法,并向工行提出了详尽的建议和行动计划。在公司治理方面,高盛向工行提供了高盛的公司治理守则、风险管理架构、合规操作流程以及大量国际最佳公司治理范例的参考材料。双方合作完成了工商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整体框架设计,制定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不同阶段具体实施目标和实施进度表,完成了投资者关系专栏建设项目,建立了分析师、投资者和同业竞争者数据库;制定了岗位评估、实施科学绩效考核的改进方案;制定了改进内部审计体系、完善合规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享了审计计划阶段、审计执行阶段的流程设计思路、审计方法应用模板及相应的审计范例等。在风险管理方面,双方共同合作完善了工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和方案。根据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和工行风险管理现状,在高盛集团的协助下,工行完善了风险管理委员会章程、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风险限额管理制度、新产品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报告制度等制度性文件。
工行与高盛的合作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在人员交流和业务开展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拓展。
据悉,目前高盛已经选聘了三位资深的银行和金融专业人士赴工行担任全职顾问,在信贷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金交易,以及财务和信息披露等领域协助工行工作。
在业务合作方面,工行和高盛的合作也是相当成功的,特别是在资金业务、公司和投行业务以及工银亚洲等合作领域,双方已将多个业务机遇成功转化为了合作项目。
在资金交易和资产管理业务领域,高盛集团委派业务专家对工行资金交易业务进行专门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工行的产品设计和定价能力,协助工行开展QDII业务和人民币购汇理财业务,建立完善资产管理业务系统,分享了其业务流程、金融产品设计、资金交割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并在资产管理和托管领域进行技术转让与合作开发。2006年,双方合作研发了多款理财产品,其中包括工行第一款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珠联币合”,与香港股票挂钩的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以及第一期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等,市场反应都比较良好。工行和高盛还共同制定了流动性管理及投资组合管理的资金运作方案,对工行外币资产组合(包括IPO募集资金)进行优化管理,很好地抵御了汇率风险。
在公司与投资银行合作领域,双方在重组并购、资产证券化、直接投资、股票及债券承销和顾问、研发等领域建立了交叉推荐客户的渠道和合作机制。高盛集团在商品贸易金融、ECA支持融资、租赁与资产金融、银团债务市场、特殊金融和优化金融方面协助工行完善业务组织架构以及操作流程,帮助工行引进结构金融产品体系,并制定结构金融的市场战略等。
在不良贷款管理领域,双方合作制定和完善了有关不良贷款重组、债务催收、股权投资处置、抵押品变现等业务的程序与制度,建立和完善了不良贷款定价和估值系统,更新了不良贷款定价管理办法、不良贷款管理手册,健全了不良贷款定价工作流程、尽职调查工作方法、资产评估方法选择及估值结果运用的方法。
此外,高盛还与由工行控股的工银亚洲展开业务合作,向工银亚洲介绍了多项融资项目,包括IPO前的过桥融资和银团贷款等。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领域的业务合作充分说明了工行和高盛可以通过实现专长互补,从而更好地为双方的客户提供服务、增进与客户的业务关系。
经过工行和高盛双方的深入讨论,2007年工行和高盛将重点推进共同发展新型业务领域的合作,包括非信贷资产组合的优化管理,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市场风险管理、投资银行服务、高端客户私人银行服务等。高盛集团将协助工行研发适合中国市场的创新产品,在技术合作方面选定重点项目实现突破,通过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的形式建立有关政策、制度和业务管理流程和管理的技术系统。同时,双方的战略合作将不局限于合作协议中设定的八个领域。随着中国金融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更多的机遇会随之涌现。工行和高盛将充分利用双方的业务优势和资源,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机会,从而获得丰硕的合作成果。
在会上,工行行长杨凯生认为,工行和高盛的战略合作将是一种长期的战略性互补合作模式。为此,双方都成立了负责战略合作的部门,加强对合作的监督管理和各自的协调沟通,并定期举行汇报会对合作成果、合作计划加以检讨。他指出:“2007年是工商银行成功实现境内外公开发行上市和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的关键之年,我希望,工商银行能够和高盛集团一起,进一步巩固发扬我们在2006年里取得的成绩,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共同推进战略合作的有序高效发展,着眼于改进增长模式和运营结构,提升服务理念及水平、强化科技力量,并提高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力,为我们双方的股东和客户带来最佳的回报。”
高盛亚洲区董事长Michael Evans表示,高盛集团上下高度重视与工行的合作,与工行的合作内容可以说是涉及高盛在全球的每一个部门。他表示,双方应该就每一个合作项目建立责任制,保证有专门人员负责,双方的高层应该经常见面,定期对合作内容进行检查和督促,以确保取得实效。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金融业改革的进程深入,商业银行交叉销售、综合化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存贷业务经营和存贷利差收入为主导的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难以适应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中国银行业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业务结构、盈利结构的多元化是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尤其需要大力发展资金交易、资产管理、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投资银行、银保合作、信用卡等新兴业务领域。工行与高盛在业务结构上互补性明显,他们的合作开辟了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新模式,互惠共赢将是它们合作的持久动力。2006年10月27日,工行成功实现了A+H两地同步上市,通过改制上市,工行各项财务和质量指标得到优化,达到了国内和国际监管要求。双方战略合作的深化,有利于促进工商银行的战略转型和业务多元化,加速工商银行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商业银行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