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理财推出以来,余额宝、定期宝、活期宝等各种互联网理财工具以各自推出的高额收益、手续费优惠、购买方便、快速取现赎回等优势,让不少市民将手里的闲钱转入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中,一时成为投资的热点。然而,当5月初微信理财通收益率跌至4.98%时,市民便开始谨慎投资,果然,随后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这让不少投资者大呼失望。
58岁的王永亮在女儿的影响下一直是“余额宝”的热衷投资者,他表示:去年6月底及今年春节之前,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一直是7%,从今年4月底收益率就“破5”了。可能这样的下滑与市场资金宽松有关,不过我们有时讨论起来也觉得这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虽然没有了此前的高收益,但就整个理财市场看,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低、流动性高等这样的特点仍然很是吸引老百姓。
与此同时,走访多家银行发现,不少银行早就开始销售预期年化收益率超6%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的集中出现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开始重新回归银行,理财顾问表示,由于银行系货币基金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上升,目前已有不少投资者开始将自己互联网“宝宝”账户中的资金重新转回银行,购买银行新推出的理财产品。通过介绍发现,若投资者购买5万元4%的理财产品,期限3个月的话,能收益450元。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中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在5.5%以上,实际收益算下来有680元。银行理财师提醒,随着6月份银行年中考核点的临近,银行理财市场的行情普遍被看好,消费者可选择收益较高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提前布局锁定收益。
由于“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动荡,有的市民开始观望,有的干脆转动资金投向其他理财产品。更有投资“余额宝”多年的“投资老手”提出:余额宝的收益率会提升的,不可盲目转向。
对于投资理财哪个更合理更适合于老百姓,采访了瑞奇投资公司理财师王功,他分析,从银行市场长期利率变化趋势来看,每个季度末、半年末或年底,资金利率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升过程,这有利于货币基金提高投资收益率。而老百姓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活期存款就是流动性高风险低,所以利息也低。互联网类理财产品若要保持高流动性,就不可能一直保持高收益,这类理财产品只适合灵活的小额投资。如果把银行里长期不用的大额资金甚至定期存款都投进去,一定是不明智的。互联网理财只是暂时不用的资金过渡,更适合年轻人,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必把此类理财产品当做不可替代的投资渠道,可以根据金额大小和流动性需求选择不同的理财方式。同时,投资者最好进行组合分配,灵活运用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型基金、黄金等多种投资渠道,做好短、中、长期的投资组合。而针对长时间不动的大额资金,可以购买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用大额资金锁定高收益。
进入5月,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一路狂跌至4.985%,告别了神话般的“5时代”,这样的动荡使不少欲投资“余额宝”的市民开始驻足观望,而相对于这些风光一时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银行类理财产品仍能维持较高收益率,因此,不少此前热衷于“宝宝”类投资的投资者也开始理性回归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