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类理财业务发展,与优秀市场机构面对面交流市场观点及投资策略,促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我部于2014年12月12日联合资产托管部在上海共同举办了“第十届资本市场投资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36家权益类管理人围绕市场热点共同展开研讨交流。
资本市场投资论坛是我部打造的综合交流平台,旨在增进我部与权益类管理人沟通交流,分享市场最新投资理念。本次资本市场投资论坛参会机构人数、发言机构比例、议题丰富程度均超过了前几届资本市场投资论坛,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本次论坛的圆桌讨论主题之三“沪港通背景下的高分红股票投资价值”讨论了沪港通开启背景下关注度较高的低估值高分红股票投资策略。作为资本项下的重要开放手段,沪港通政策走出了上层推动开放的第一步,而沪港通机制带来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者结构变化,也会为中国股票市场的成熟化发展奠定基础。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互联互通。针对本议题各家管理人的观点整理分享如下:
信璞投资:投资者的行为是分红策略能够有可能接受一个很重要的环境,过去一直没有打破所谓的刚性兑付,投资者肯定是偏好真正的风险资产而不是风险调整后的资产。从经济增长角度来看,就如同我们长骨头一样,年轻的时候青春期对卡路里的消耗非常高,但是到了中年以后发现卡路里消耗不高了,不运动的话脂肪就出来了,脂肪就是我们所谓的高分红,这个可能是股市发展中后期的现象,它不止是风格周期的变化,这个可能会比大家想象的要更加长。
涌峰投资:这几年我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在利息比较高的时候、资金比较紧张的时候那些反过来要银行求着他的企业往往都是活的很滋润的而且是能活的下去的,投资他们是一个概率比较大的事件,所以我们一直坚持投资很高分红的蓝筹股。长期坚持下来投资这类股票,中间也有波动、也有痛苦,投资人往往都有熬不住的时候,真正成熟的投资者才能够坚守。
彤源:沪港通丰富了市场的投资风格。因为很久以来A股的投资者几乎就是一种风格,炒小然后炒短期,这样真正的长见资金、真正看长的资金比较少,通过沪港通之后丰富市场的投资风格,让这个市场发展的更合理、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偏好人的投资需要。
金石:第一点,从政府行为的角度,沪港通真正的意义不在于这件事情的本身,而在于这个国家或者说政府,在现在这个阶段他需要的资本向下开放;第二点,沪港通要求我们更加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思维、更加关注国际投资者他们的认识和行为;第三点,沪港通进入的国际投资者以及未来的深港通和其他开放的资本市场这些国际机构,他带给我们不仅仅是投资理念上的变化,可能还会倒逼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包括资产公平制度的建设,这样都要让投资者更加具有信心。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比较关注的是中国有代表性的资产,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蓝筹股,这个是中国经济有代表性的一股。蓝筹股不是一天两天就炼出来的,这些公司都是长期积累然后形成行业的代表性,下一阶段在市场里面我相信一定会实现,是一个完成溢价的过程。
华夏未来:分红策略能不能成为一种投资风格依赖于几个条件,第一个跟利率市场的情况关系、第二个跟投资者结构优关系、第三个跟金融市场发育的深度关系。利率对于中国来讲,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利率弹性,这就是新常态的价值。这个常态不会在一夜之间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去依赖于投资、依赖于扩张的增长模式一下子转换为依赖于内涵增长的模式,也就是说他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还是新老交替的节奏。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心理,两者投资权益市场时的预期收益,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市场的投资风格。而某种投资风格是否能够被认可和坚守,也就对应了市场发展的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