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最开始就是让大家在自己这里交易交易赚赚佣金的,没什么门槛。后来随着竞争的加剧,开始要拓展新的点吸引客户,便开始有了研究部门专门搞股票研究。于是,便有了券商研报。研报是为投资者的基本面研究提供辅助的,而决定交易成败的,远远不止基本面研究,所以研报只是众多工具中的其中之一。总结看研报“四假”与“两真”。
“一假”:研报看多的行为太假。
研报评级永远都是“买入”、“持有”、“看好”,新韭菜们谁跟谁苦哈哈,如果分析师在逻辑上再写得动人一点,隔天就敢打板梭哈给你看。
“二假”:同质化内容写得太假。
一篇研报洋洋洒洒上万字,看完没有任何收获,多看几篇类似的发现雷同率很高,也就是互相抄袭洗稿,普通投资者极大浪费了时间。
“三假”:涨起来再吹票搞得太假。
每当市场行情一好起来,个股纷纷涨了二三十个点了,就能看到不少券商研报被频繁推送,并且美其名曰“早在XX之前就已经提示机会”等等,被戏称为“涨出了研报”。
“四假”:吹票出货骗的太假。
市场上会有极少数的券商分析师,为了某些个人利益的问题,大肆鼓吹基本面有问题的,或者即将有大资金要砸盘出货的股票,即使推的票最后跌得惨不忍睹影响个人口碑,但是这部分损失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弥补,就看个体如何选择了。
“一真”:只把研报当做信息来源,不去看关于股价的任何判断,这事很真实。
考虑到辨别券商研报里对于股价的判断是否有猫腻需要丰富的经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很难,但是研报里的其他信息比如关于公司的或者关于行业的,都是完全可信的,因为研报内容必须要基于公开的真实信息进行分析,如果单方面造假的话,风险会十分巨大,轻则罚钱重则坐牢。
“二真”:牢记优秀分析师名字,这事很真诚。
面对一大堆大同小异的研报,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认人名。如:电子方面,很多人会认准国金证券的老骆,计算机方面,很多人会认准安永平,钢铁方面,会认准笃慧等等,好处在于聚焦,毕竟上述都在细分行业里是大佬研究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许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