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主动型QDII业绩亮眼 重仓海外科技龙头成杀手锏
今年以来,QDII产品表现不俗,业绩最好的品种收益率已超过30%。与去年业绩排名居前多为被动指数型产品不同的是,截至目前,今年多只主动型QDII产品表现更好。多只海外科技龙头股的亮眼表现“带飞”了重仓持有的相关QDII产品。截至5月29日,今年以来,英伟达涨幅超130%,台积电、美光科技、高通等AI概念股涨幅也超过40%,不少QDII产品重仓的港股市场消费、资源标的也有较大涨幅。从去年开始,公募基金对海外投资愈发重视,不少基金公司加快了布局QDII产品的步伐。不过,海外投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基金公司正持续投入,锻造更好的海外投资能力。
·普华永道,再失A股超级大单!
5月30日晚,中国石油发布取消原定将普华永道列为2024年度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大会议案,普华永道或又失去一家年审超级大客户。从此前公告看,中国石油为2024年准备的年审费用高达4850万元。最近几日,中国石油、中国中铁、招商银行相继发布年审相关公告。从公告内容看,普华永道与这三家公司2024年年审无缘。而这三家公司,均位列普华永道A股客户2023年年审前十位。这也意味着,普华永道在A股的前十大客户中,已失去3家。这三大客户2023年度合计为普华永道贡献了过亿元的收入。2022年,普华永道在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收费总额为5.29亿元。
·公募布局指数化投资 发起式产品直面长大难题
在指数投资产品逐渐占据上风的投资大环境下,“发起式”成为了基金公司完善指数产品线的有力抓手。在今年以来成立的指数型基金中,发起式产品已接近半数。近三年发起式产品的占比更是稳步攀升。然而基于“宽进严出”的考核标准,发起式指数型基金普遍面临着规模“长不大”的窘况。除了持续做好营销之外,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公司可以打造具有稀缺性、差异化且更具投资价值的指数产品,同时提高投研实力,更紧密地跟踪指数,以减少跟踪误差。
上海证券报
·业绩预告频频“失准” 多家公司暴露内控短板
因业绩预告“失准”或“变脸”,5月以来,14家A股公司收到监管部门出具的警示函或监管函。多家公司收到的警示函显示,公司业绩预告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更正不及时,监管部门决定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业内人士看来,年度业绩预告虽然只是预测性信息,但仍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上市公司须充分考量预测依据,从而审慎做出预测。
·退市新规落地首月显威力 54家公司“披星戴帽”
退市新规发布满月,在监管重拳出击下,一些上市公司因触碰红线而受到风险警示,股票“披星戴帽”(被实施ST或*ST)。截至5月30日,今年以来,A股已有93家公司新增“披星戴帽”,特别是退市新规发布以来,被实施ST或*ST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多。5月以来,已有54家公司被“披星戴帽”。“上市公司应更加注重加强主营业务的规范运作,确保合规经营,以适应监管政策的新要求。尽管股票被实施ST或*ST并不直接等同于退市,但监管层对于财务造假等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无疑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无论是什么背景的公司,都必须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投资者在面对ST股时,应采取更加审慎的投资策略。”一位券商的策略研究员表示。
·“一箱难求”局面再现 集装箱运价单月飙涨50%
5月以来,全球集装箱运输价格迎来新一轮上涨,各大班轮公司屡次提价,带动亚欧、美西等主要航线价格不断攀升,“一箱难求”局面再现。上海航运交易所公布的运价指数显示,反映实际运费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SCFIS)欧洲航线5月27日报3368.61点,较4月底上涨55%。业内人士认为,国际地缘冲突持续与海外补库周期开启,是推动运力紧张、运价走强的关键因素。后续运价走势如何演绎,须关注下游货主对价格的接受程度。
证券时报
·非ST股频敲面值退市警钟 投资者“用脚投票”回避风险
近期,一些并未被ST及*ST处理的公司,要么触发面值退市的红线,提前锁定“面退”;要么相关风险悬顶,在1元左右面临方向选择。双路并进之下,低价公司面值退市敲响警钟的情况,在今年首次密集出现。从退市视角来看,这一轮非戴帽公司股价的连续重挫,具有特殊意义。近些年来,一方面退市公司家数上升,另一方面公司结构也有所变化,尤其是面值退市比例抬升。对于二级市场资金来说,他们是否投票、何时投票、怎样投票等层面,有着更高的灵活度。基于此,资金对非ST公司的扬弃,比对ST公司“面退”的投票时点,来得更为前置。
·研究者前脚上调业绩预期 投资者后脚大手笔买入
近日,A股缩量调整,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基本面重回视野,部分投资者开始前瞻性地关注公司2024年中报乃至年报的业绩表现。截至5月30日,在机构前次预测净利润超1000万元的个股中,有31股5月获机构最新预测净利润上调幅度超50%。有12股获10家及以上机构评级且预测2024年和2025年净利润增速均超30%。其中,北方华创、天孚通信获机构关注度最高,均被31家券商研报覆盖。机构扎堆看好的12股中,北方华创、天孚通信、新易盛、三美股份、沪光股份5股年内(截至5月29日)均获北上资金大手笔净买入超500万股,其中三美股份、沪光股份均获10家机构一致预测今年净利润增速超200%。
·新增硅料产能审批暂缓 行业盈利有望底部抬升
5月2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文称,截至本周,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共计17家,全部企业均有检修行为或检修规划。据统计,5月至少有9家企业已经开始检修或停车,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到三项对硅产能、技术的要求,包括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新建多晶硅、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推广大型矿热炉制硅等先进技术。据悉,在引导产能有序发展方面,相关部门或将暂缓新增硅料产能审批,并正在考虑引导光伏产业已有产能质量提升的政策工具。从各机构的研判观点来看,后市供给侧随着行业主动出清,企业盈利有望迎来底部抬升。
证券日报
·最严减持新规落地首周 30家A股公司依规发布减持计划
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落地满一周。作为首次以规章形式亮相的减持规则,也被市场视为A股史上最严、最全面的规则。据统计,减持新规运行首周,合计有3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减持计划。数据显示,上述30份减持计划中,3份涉及控股股东减持,7份涉及“董监高”减持,10份涉及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其余则涉及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拟减持首发前股份的情况。从减持原因来看,上述30份减持计划均因个人资金需求。
·OLED面板需求持续增长 产业链企业加速布局抢抓机遇
随着近期苹果、华为纷纷推出新款OLED平板电脑产品,OLED面板的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随着OLED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OLED产业有望实现长期快速增长,产业链相关企业也将持续受益。”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OLED显示屏目前在智能手机等小尺寸产品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未来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尺寸OLED产品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据记者了解,在OLED面板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京东方A、莱特光电、维信诺、和辉光电等产业链相关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抢抓市场机遇。
·印制电路板市场迎复苏 上市公司东南亚建厂布局提速
5月30日,骏亚科技公告称,将在越南投资新建生产基地。根据公告,公司拟在越南投资新建印制电路板(PCB)项目,生产高多层印制线路板,计划投资金额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除了骏亚科技之外,今年以来,崇达技术、胜宏科技、深南电路等A股印制电路板行业上市公司,先后披露了在东南亚的投资计划和相关进展。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制电路板行业正在逐步复苏,我国印制电路板企业在东南亚建厂布局提速,有利于企业完善产业布局,提升产品海外供应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更好地把握上行周期中的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