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8日,国家批准了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此后,工商银行认真贯彻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监管要求,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注重改革与发展同步推进,上半年各项业务也都取得了新进展,经营发展态势良好。
4月份,工商银行及时安全地完成了中央汇金公司150亿美元外汇注资的入账工作,重组了资本结构;5月份,完成了2460亿元损失类资产的剥离工作;6月27日,与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签定了总额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的转让协议。这标志着工商银行股改财务重组工作基本完成。
财务重组完成后,工商银行的财务和资产质量指标达到了健康银行的标准。截至6月底,资本总额达到2806亿元,充足率为9.12%,其中核心资本达到2525亿元,充足率为8.07%;境内外机构不良资产率降至2.72%,不良贷款率降至4.58%,分别较年初下降11.51个百分点和14.42个百分点;按拨备余额与应计拨备算,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00%。
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精心指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工商银行认真落实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万分珍惜国家的政策支持,紧紧依靠全行广大干部员工,统一步调,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努力拼搏,在国务院宣布对工商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后70天时间里较好地完成了财务重组各项任务。
财务重组是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整体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基础。有了这个良好开端,必然增强了做好以后各项工作的信心。
工商银行将以财务重组为起点建立新机制。首先,按照财政部颁布的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新的财务会计制度,逐步推进财务会计制度的转换;其次,按照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搭建资本管理制度框架和涵盖各级经营层面和业务单元的资本管理体系,加强资本对经营活动的刚性约束,持久保持合理和充足的资本水平;第三,全面实施信贷资产十二级分类管理和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建立严格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免责审定、档案记录制度和信贷资产质量真实性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起严格的资本、成本和风险制约的信贷增长机制,确保持久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水平;第四,加快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盈利能力和竞争发展能力。
目前,工商银行设立股份公司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次级债的发行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第一期在近段时间内预计会发行;外部审计评估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预计8月份可以完成;在国土资源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工商银行土地房屋的产权完善率已经完成95%;战略引资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力争在9月或10月份注册设立“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股份制改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上半年工商银行的各项业务经营发展态势也非常良好。首先,经营效益持续增长。上半年工商银行境内外机构实现经营利润416亿元,同比增加28亿元,其中账面利润27亿元,提取风险拨备和消化各类财务包袱389亿元。上半年工商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为35%,达到了银监会的监管标准。其次,资产质量改善的基础更加牢靠。上半年工商银行通过自身努力,清收处置不良资产770亿元,压缩潜在的风险贷款1175亿元。第三,存贷款业务健康发展。截至6月底,全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3858亿元,比年初增加3427亿元,其中储蓄存款增加191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122亿元,剔除财务重组不良贷款处置因素,比年初增加1403亿元。第四,中间业务发展较快。上半年全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29%,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第四,营销和服务渠道更加多元化。上半年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额突破了20万亿元,业务笔数占全行业务总量的四分之一还强。(转自总行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