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联合市卫计委,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了4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提案,并成功立项。一旦这些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中国国粹——中医药在“走出去”路上困难重重的尴尬局面将得到根本扭转。昨天从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了解到,这虽然是“深圳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的又一好消息,但已不是新闻,截至目前,由深圳企业主导研制的国际标准已达615项,其数量位居国内大中城市首位。
据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深圳企业共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2539项,其中国际标准615项(含有影响力的国际团体标准)。其中,2013年深圳主导、参与研制国际国内标准424项,其中国际标准139项,主导研制国际标准数量位于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企业主导、参与国际标准化研制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的企业越来越多,参与制修订的标准数量和层次均有了明显提升。每年深圳企业向各种国际标准组织提交数千件国际标准提案,对国际标准化的贡献度越来越大,此外,深圳重点工业产品和服务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目前已经达到90%以上。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在主导研制国际标准方面在最近三年取得了重大突破。这种突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一批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相继落户深圳。国际标准化组织水再利用技术委员会落户深圳,秘书处工作由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这是深圳也是广东省第一家国际标准化组织,实现了深圳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历史性突破。经ISO和国家标准委批准,深圳还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和“深圳欧洲标准研究中心”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构。截至2013年底,已有43家国际和国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相关机构落户深圳。
二是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广泛性不断增强,除华为、中兴等大企业外,还涌现出了一批如海川、金信诺、宇龙等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300余名标准化专家在各类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担任职务。
三是国际标准化集聚效应初步显现。2013年先后有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111、TC/130、TC/160,IEC(国际电工委员会)TC/100,W3C(万维网联盟),GSM协会国际漫游通信专家组(IREG)和中日韩国际包装标准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深召开十余场年会和学术研讨会,深圳逐步成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国际标准化活动集聚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