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多日回调,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预期正趋于减弱。多位专家表示,短期看,人民币汇率料将继续双向浮动;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面临多重贬值压力。
短期急升不可持续
对于此轮人民币的强势表现,中金公司固收陈健恒团队近日发布研究报告认为,更多是基本面的推动以及信息扰动助推市场做多热情导致,而非央行有意为之。
回溯来看,此轮人民币的强势主要受四个因素推动。报告分析,一是美国第二轮财政刺激下,美元流动性再次开闸;二是东南亚疫情反复带动全球贸易对中国出口依赖度提升,进而推升贸易顺差;三是中国股债在内的资本市场相对价值凸显,资本项下的净流入也在攀升;四是受央行金融研究所周诚君所长和上海总部调查研究部吕进中主任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言论扰动影响,市场猜测是否出自央行授意,助推了人民币做多热情。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人民币升值并不是对抗通胀的有效办法,反而代价更大。第一,本轮通胀是受多因素影响,包含国内、国际定价的多种大宗商品。对于国际定价的大宗商品,人民币升值难以对抗快速大幅上涨的趋势;对于国内定价的大宗商品,人民币升值是无效的。对抗通胀还是要从源头出发,保供稳价更具有针对性。第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经济和小型企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代价更大。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抑制国内出口。通胀叠加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压制,小型企业受抑制将更加明显,雪上加霜。
“央行近期密集发声,政策信号已经很明显,即稳定预期,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任泽平表示,人民币短期急升是不可持续的,央行具备丰富的工具箱以应对人民币过快升值。短期人民币汇率料将继续双向浮动。从基本面看,随着中美经济增长差异收敛,人民币汇率将趋稳。
人民币汇率面临诸多贬值压力
对于投资者关注的人民币汇率后续走势,陈健恒团队发布的报告认为,进一步大幅升值的空间不大,反而可能面临诸多贬值压力。短期而言,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不改双向波动的特征,大幅升值和大幅贬值的概率都不高,更有可能温和小幅贬值,重回此前的波动区间。对标美元看,人民币短期内可能重回6.4-6.6区间震荡;参考一篮子货币而言,人民币汇率指数则可能回落至96-98区间内波动。
报告指出,短期看,虽然中国生产端的相对优势仍在,但从此前几轮亚洲各国疫情应对看,随着疫情管控重新趋严,新增确诊病例往往会在1个月内开始下降,中国的出口优势以及潜在经济增长差异领先性,对人民币汇率支撑的时限相对有限。尤其是部分预期其实已经在5月计入到人民币表现之中,甚至有一定的超额计入,在央行给市场降温并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后,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很难重新大幅走强。
此外,报告提示,中期企业境外分红派现的购汇需求将在6-8月间达到年内高点。据彭博汇总计算的香港上市中资企业派息计划,6月合计派息额将升至约168亿美元,较5月增约百亿美元,7、8月则分别高达251亿美元和255亿美元。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速,政策在欢迎境外资金流入的同时也开始鼓励境内资金走出去。近期关于债券通“南向通”开通的报道频出。一旦南向通正式开通,境内多余的美元流动性有了更多的出口,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资本项下资金的持续净流入。此外,本周国开行和农发行时隔多年相继重启境内美元债发行,除了出于低息成本融资的考虑外,一定程度上也配合了央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的动作,从市场回笼过剩的境内美元流动性。
中长期看,报告认为,全球疫情终将受控,中国持续的高贸易顺差不可持续。更重要的是,美国基本面和金融市场的变化已经开始引起美联储的关注,近期已经有多位美联储官员表态可以开始考虑缩减购债计划。参考2013年的经验,不排除6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改变口风,开始考虑Taper。一旦美联储表态打算开始收紧货币政策,那么资金很有可能从新兴市场大幅回流美国。同时,中美之间潜在经济增速差距会缩窄,在稳健的财政政策下,中国利率债的供给压力也会远低于美国,更重要的是中美货币政策节奏已经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狭义流动性已提前于欧美央行进行了收紧,中美之间利率走势很有可能重现2018年,表现为美债利率抬升和中国利率回落。“按照我们此前的预测,假设年底1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升至2%甚至更高,而10年期中国国债利率回落至3%之下,中美之间的利差将会压缩至不足100基点,中美之间的利率表现逆向而行,将持续压制人民币汇率表现。”报告指出。
从政策层面看,此轮升值并非央行有意引导。监管部门密集发声,大招不断,其实也是希望引导人民币在基于基本面反映的合理水平上双向波动。虽然人民币升值可以适度地抵御输入性通胀,但同时也会对出口企业造成伤害。因此,中长期而言,人民币汇率仍面临不低的贬值压力,参考2018年,人民币相对美元可能最终贬值至6.6-6.8区间,甚至不排除进一步下探的可能(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力度超市场预期);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指数)则可能重回94-96区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