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26日发布报告称,新冠疫情使得ESG领域备受重视,在亚太区,各地绿色复苏方案的规模和范围存在重大差异,这将进一步推动各国和各行业的信用分化。穆迪预计,长期内亚太区各国政府将继续实施清洁能源政策以支持向低碳经济的过渡,投资于环境项目(例如适应气候变化活动)的疫情纾困财政刺激措施可给基础设施、建筑和汽车领域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债务发行人带来长期信用优势。
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冲击为各国政府提供了一个将财政支持计划结合环境目标的机会,例如投资于那些可提高环境风险抵御能力的基建项目,并推出可降低经济活动中碳强度的政策。亚太区的新兴市场中,中国成为绿色复苏政策的积极推动者。中国最新的政策指引也强调了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政府已承诺在未来30年内投资15万亿美元,以便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穆迪看来,中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绿色复苏政策将提振建筑行业需求。具体而言,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如电动车充电桩)和促进国内绿色消费的政策将令相关行业的公司受益,如电动车制造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相关企业。但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环保举措的重视度上升并承诺在2035年前减少碳排放,这将对从事传统能源和工业的企业,尤其是那些拥有专属燃煤电厂的企业而言具有负面信用影响。
其他国家中,日本去年推出了亚太区规模最大的财政刺激方案之一,随后在去年12月推出了一项补充计划,其中包括为绿色技术开发企业提供2万亿日元的资金,以支持首相菅义伟于2050年前日本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补充方案中强调的重点领域包括使用氢气作为燃料、储能和碳回收。
韩国方面,其纾困计划包括一项为期5年、耗资390亿美元的“绿色新政”,重点是扩大该国的电动和氢动力汽车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产能(特别太阳能和风能),智能电网投资,以及提升公共设施的能源效益。
穆迪认为,亚太区迄今为止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对环保的关注度较低,政策重点在于保障公众健康、支持家庭和企业等迫切需求,这可能会限制用于环境目标的可支配资金。尽管亚太地区的经济刺激方案也增加了碳密集型活动,但这些经济刺激方案多数包括对航空公司的财政支持以及对电力和燃油的补贴。而这一趋势并非亚太区独有,权衡相关政策重点的国家往往将财政支持向碳密集型经济活动(如劳动密集型工业)倾斜,或补贴燃料和电力业。
目前亚洲各国政府采取的绿色刺激措施规模不大,主要集中在中国等国家。穆迪认为,绿色刺激措施的不同政策空间和方法可能会放大亚太区主权信用质量差异,推动主权与基建发行人的信用分化。这是因为较富裕主权国家能够更好地吸收绿色刺激措施的可控成本,且借贷成本较低。从中长期来看,受可再生能源需求持续增加及相关政策支持的影响,亚太区的传统电力企业如燃煤电力供应企业将面临着电力调度规模下降、监管和环境风险上升及投资步伐放缓的前景。
|